口腔修复的传统修复方法主要有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义齿、覆盖义齿和全口义齿。这些修复方式针对不同的适应症,可以解决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后咀嚼功能丧失的,并达到咬合功能重建的目的。
但是,这些传统的修复方法不同程度的都存在局限性和缺陷。可摘局部义齿的缺点是需要病人每天取戴,给其生活带来不便;另外其较大的义齿基托所产生的异物感也给病人带来不便;再有对于粘膜支持和混合支持设计的可摘局部义齿,不同程度的都会产生义齿的翘动或粘膜组织的压痛;修复体的固位和稳定问题也是会经常碰到的。而固定义齿虽然解决了一些可摘局部义齿的问题。但是其主要缺陷是需要对选作固定义齿基牙的天然牙进行牙体预备,造成一些健康的牙齿结构被破坏,人为的造成了牙体组织损伤;而固定义齿基牙的并发症也是影响其长期效果的主要原因。全口义齿是解决牙列缺失的主要修复方法,但是,患者缺牙时间很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牙槽骨吸收,采用一般的全口义齿修复可能很难达到义齿固位和稳定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患者的咀嚼需要。以上这些都是常规修复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种植义齿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所出现的一个新的牙列缺失的修复方法。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由于这种新的修复方式是采用植入骨内的种植体来为修复体提供固位和支持,因此就解决了传统修复方式中,义齿固位、支持和稳定的问题。也是近年来在国内发展最快的修复新技术。
种植义齿修复的成功依赖于正确的设计。在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口腔检查后,开始结合患者的口腔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保证种植义齿较长的使用寿命。种植义齿的设计包括种植系统的选择、种植手术方案的确定、种植体数量的确定、修复方式以及种植修复体的固位。
一、种植系统的选择
种植系统的选择要结合病人与医生条件选择。首选种植系统是否可靠,是否有长期观察的大宗病例的临床实践,是否有真正满意的结果。目前在临床应用的种植系统很多,每个种植系统在设计上都各有不同,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有 Branemark种植系统、ITI种植系统等等。种植体的形状有圆柱状、螺纹状以及叶片状。但是,由于在制作工艺、设计理念、种植体表面处理等方面的不同,各种植系统在价格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在选择种植系统时,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种植体表面具有诱导骨组织现成的能力,能早期形成骨结合。且骨结合长期稳定。
2.种植系统中各种型号的种植体配备全面,能适合各种不同的临床条件。
3.种植体具有对抗旋转的设计。
4.种植体加工工艺精良,各部件对位准确稳定。
5.种植体颈部设计符合美学要求
6.种植体基台形态多样,可灵活的选择不同的固位方式。
7.临床操作简单。
二、种植患者的口腔检查
(1)患者颌骨的骨量和质量:根据x光检查的情况,准确了解种植区的有关解剖结构。特别需要注意上颌窦底的位置和下颌神经管的走向。
(2)种植部位的检查:从修复的角度,全面检查失牙间隙以及周围的解剖状况。最理想的失牙间隙是在颊舌向、近远中向和合龈向的宽度与对侧同名牙一致。一般来说上颌前牙的近远中宽度为7mm、下颌前牙近远中宽度为5~6mm;前磨牙近远中宽度为6~7mm、磨牙近远中宽度为10mm;颊(腭)舌向的宽度不小于7mm;合龈向高度不能低于7mm。为比较理想的失牙间隙
失牙部位和失牙数目的检查:在单个牙缺失是通常采用单个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修复就可以满足义齿的固位和支持的要求;在多个牙缺失时,需要根据失牙的部位和数量来确定种植体所植入的数量和部位。以使所植入的种植体能满足支持的要求,并能保持种植义齿修复的持久性。例如,在游离端缺失时,用种植体在牙槽嵴远中端提供支持;在缺牙间隙过长时,以种植体在缺隙中间提供桥基;在无牙牙合时,通过种植体支持支架式固定总义齿和覆盖总义齿等。
(3)种植体上部结构的选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医师所掌握的技术手段和患者要求,可酌情选用多类型的基台与固位装置相互配合。使用逆行设计法则可以准确完成设计,取得最佳效用。其方法为根据美观和咬合的要求在模型上排牙,确定修复类型、上部结构、种植体的种植部位、种植数量、种植方向及种植体的长度。这样先确定修复的最后结果,再逆向推导选择修复体和种植体。逆行设计法则的执行载体是手术模板,通过模板可以控制最后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
三、种植手术方案的选择
目前,种植体植入手术方法有两种:即一期外科手术法和二期外科手术法。
一期外科手术是只需要一次外科手术,将种植体植入颌骨内。这种手术方法多适合于特殊设计的种植体,种植体顶部有穿牙龈部分的光滑钛表面,种植体与基台之间采取内插入式连接。其代表性的种植系统是ITI系统。这种一次手术的优点是患者只需要接受一次外科手术,减少就诊次数和手术痛苦。
二期外科手术是采用两次外科手术。第一次手术将种植体植入骨内,严密缝合粘骨膜。种植体在完全封闭的环境内经过3到6个月的骨结合期,使种植体产生完全的骨结合后再做第二次手术。第二次手术时切除种植体顶端覆盖的软组织,暴露种植体,经过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外形整合后,将基台连接到种植体上。其典型的代表是Branemark种植系统。这种手术方案的优点是在种植体骨结合的早期阶段,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确保种植体的早期稳定和骨结合。
这两种手术方案目前在临床上都在广泛应用。从临床效果的追踪观察结果来看,两者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没有差异。
四、种植体的选择
种植体的选择应该根据临床检查的结果,即牙槽骨的大小、形态、高度、骨质密度等来确定。种植体的选择不当,会影响种植义齿的效果。种植体过大、过长,在制备种植窝时可能会造成骨壁穿孔、骨缘缺损、上颌窦穿孔、损伤下颌锁神经等。而过小、过短的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面积小,支持合力的能力有限,其成功率也低于长度合适的种植体。
四、种植体数量的确定
在修复设计时,确定种植体的数量是十分重要的。既要遵循一般的修复学原则,也要符合种植的生物力学原则。在设计固定种植义齿修复时,一般采用的选择种植体的数量的方法是依据天然牙缺失的多少来决定。但是这样的方法有一定的随意性,当缺牙数量较多时可能选择的种植体太多,如全口无牙颌,我们不可能选择植入14颗种植体。而缺牙少但间隙长时,又可能导致所选的种植体数量少,使种植体承担过度大的负荷。因此在选择种植体的数量时,我们可以遵循Rangert等提出的的原则。Rangert等提出的原则是以支持值(support value)为依据来确定种植体的数量。支持值减少一个就植入一个种植体。支持值的计算是以天然牙近远中方向排列的牙根数目作为基本单位,一个牙根的支持值为1,即前牙、尖牙和前磨牙各为一个支持值,而磨牙有两个支持值。如果失去的支持值是3或小于3,种植体的数量应该于失去的支持值相等。例如当一个前牙缺失时,减少了一个支持值,需要植入一个种植体;两颗前磨牙缺失,减少了两个支持值,需要植入两颗种植体。而对于缺牙较多的情况,以不少于3个种植体为原则。如果所选种植体的数量与失去的支持值之间相差较大,则潜伏着负荷过大的危险。
种植体数目的选择还与缺失牙的多少、受植区的骨质量、对颌牙的条件、患者的非功能性运动以及患者的主观要求和经济状况有关。
当缺牙数目较多时,在设计时既可以考虑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修复,也可以考虑种植体支持或固位的覆盖义齿修复。一般来说,采用固定修复时,种植体的数量较多,单颌的种植体数量需要6~8颗。而覆盖义齿修复时,种植体的数量最少2颗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由于这两张设计之间的差别较大,需要与患者仔细的沟通后,根据患者的意愿确定最后的设计。
当受植区为II型骨或I型骨,没有骨缺损,在多颗牙缺失时,可以考虑采取种植体支持的固定桥设计;若骨质较差或又有骨缺损时,则应该考虑增加种植体的数量,以分散和减少种植体所受的负荷。
对颌牙的条件对设计有影响。对颌牙为天然牙时,所产生的合力较大,在设计时要注意到这一点,可以考虑增加种植体的数目。如果对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所产生的合力较天然牙小,可以适当减少种植体的数目。
患者下颌的非功能性运动如磨牙症、偏侧咀嚼习惯、紧咬症往往会产生过大的负荷,在这个情况下也需要增加种植体的数量。
五、种植体大小及长度的选择
种植体的直径和种植体的长度也是需要在术前设计时确定的。因为所缺失的天然牙的近远中距离是种植义齿所需要修复的长度。缺失牙的近远中距离与种植体的直径之间的差较小时,作用在种植体长轴以外的合力较少,种植体所受到的侧向作用较小。因此选用较大直径的种植体更加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到牙槽骨宽度的限制,不可能无限的加大种植体的直径,因此厂家所提供的种植体直径一般在3mm~6mm之间,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在牙槽嵴宽度足够时,选用较大直径的种植体。若牙槽骨或失牙间隙较窄,在选择种植体的直径时,需要把握的原则是种植体与邻牙牙根之间的距离不能少于1.5mm。
种植体的长度:种植体的长度主要受到受植区牙槽骨高度的限制,一般来说在上下颌双侧尖牙之间,由于没有重要的解剖结构,所选种植体的长度可以适当增加,但是也需要在在X线检查后确定。后牙区上颌有上颌窦、下颌有下颌神经管这些重要的解剖结构,在选择种植体长度时必须精确的测量这些部位的牙槽骨高度后,再来确定种植体长度。所选种植体的长度离这些解剖结构至少有1.5~2mm的距离。
六、种植体植入的部位
设计种植体的位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咀嚼功能的恢复、符合生物力学原则以及美学要求。种植体的部位确定包括种植体植入的部位、深度和角度。
种植体植入的部位最理想的位置应该是所缺失的天然牙牙根所在的位置。但是由于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要找到这个理想的位置很困难。但是也应该力求在此部位植入种植体。在前牙修复尤其重要。在后牙区。种植的部位还要与对颌牙的咬合部位相协调。种植的部位最好是在对颌牙功能牙尖相对的位置。在植入多个种植体时,为了使多个种植体之间具有相互支持和对抗侧向力的作用,可以将种植体植入的位置进行调整,使种植体呈三角形的排列。这样的位置关系,可以打打降低种植体所受到的侧向负荷。
种植体植入的深度一般以邻牙来作为参考。原则上种植体应该位于牙槽骨骨缘的高度或在邻牙釉牙骨质界下方2~3mm处。这样可以获得类似于天然牙牙龈外形,达到美学效果。在前牙区尤为重要。
种植体植入的角度 根据生物力学的观点,种植体的方向应该与合力作用的方向一致,以避免种植体受到侧方力的作用。但是从临床情况来看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有时候也很困难。尤其在前牙区。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的方向并不与合力作用的方向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综合几方面因素来考虑。当牙槽骨的方向前倾不大时,可以延牙槽骨长轴的方向植入种植体;当牙槽骨前倾角度较大时,延牙槽骨长轴植入种植体,但是需要选用角度基台进行修复体的调整。在角度调整还不能达到要求时,在设计时可能需要考虑种植体穿通唇侧骨壁,结合骨移植来达到调整的效果。
为了确保在种植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制作手术导板,将种植体准确植入术前设计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