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复习
已有 6308 次阅读 |0个评论 | 2011-12-09 18:24:24

复习笔记题
1、 上3开髓会破坏 舌轴嵴;
2、 乳牙合期间合关系:远中—→近中;

3、 正中合    --也叫牙尖交错合,上下牙弓合面最广泛接触,牙尖相互交错位置,属于牙对牙关系;
4、 正中关系合--又叫下颌后退位。下颌不偏左不偏右,适居正中,颗壮突处于关节后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下,是一个稳定可重复的位置;
    正中关系合-- 下颌适居正中时的合接触;
    正中合位--又叫牙位;
5、后退接触位--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后下移动少许(约1mm左右),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     牙不接触,髁突位于其在下颌窝中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以作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后    退接触位,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
6、 长正中    --牙尖交错位与下颌后退位接触位之间的距离叫~~,其长度为1 MM;
    长正中滑动距离是指--由 正中关系合自如的直向前滑动到正中合;
7、 前伸平衡合--指下颌做前伸合时,后牙同时有平横接触;
8、 尖牙保护合--是以尖牙作为支撑,对其他牙起保护作用;
9、 组牙功能合--以成组的牙行使功能;

10、 咀嚼力    --为咀嚼肌所能发挥最大力,也叫咀嚼肌力;
11、合力      --也叫咀嚼压力。咀嚼时,咀嚼肌仅发挥的部分力量,一般不发挥全部力。一般用合力计测得;
12、最大合力  --以牙周组织所能耐受的最大力;
13、咀嚼效率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嚼细的程度;
    咀嚼周期  --上下牙齿有咬合接触止分离,再经闭合止咬合接触为一周,这一周的运动途径为~~

 合与合位
balk wil角    --从髁壮突中心到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联线与合平面所构成的角叫~~,为快--慢--快--慢;
下颌合平面    --
牙合          --是下颌静止时,上下颌牙齿的接触;
咬牙合        --是上下颌在运动时,上下颌牙齿的接触;
乳牙期间 牙合 特点:一、2-4岁特征 ①牙齿排列紧密而无间隙,②切缘及合面尚无显著磨耗,③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面;二、4-6岁期间的特征:①排列不紧密,前牙间隙逐渐形成,②牙的切缘及合面已经显著磨耗,③ 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不在同一平面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移止上颌第二乳磨牙的稍前方;
关于杠杆  :  Ⅰ类杠杆--当非工作侧磨牙区存在严重早接触干扰时下颌的产生,此支点在合干扰的牙尖斜面;Ⅱ类杠杆 --关系良好时,做侧方咀嚼运动产生,此支点在非工作侧颞下颌关节,工作侧嚼肌与翼内肌为主要动力点;  Ⅲ类杠杆 --关系良好时,做切咬运动产生,此支点在颞下颌关节,嚼肌与颞肌为主要动力点;
唾液: 睡觉时成 酸性 ,馋后成碱性,对食物分解靠 淀粉酶;

萌出--牙冠出龈到咬合接触;
上 6 牙根与上颌窦最近,上 7 处于腮腺导管开口处,上 8 是腭大孔的体表标志,下 4 位颏孔上;
上7的近中颊根管双根管或单双混合型占 30 %;
颊脂垫尖--为颊部的脂肪团,其尖向后邻近翼下颌韧带,当大张口时此尖约处于下颌孔平面上,一般作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针刺如点。位置不稳定,有时偏上或下;


釉柱的直径 4-6 UM ,内层宽大外层细小,体表 1/3 较直,内 2/3 弯曲;
牙本质直径为 3-4 UM 内层细小外层宽大;
 
上6外型高点:颊--颈1/3,舌--中1/3,邻--合1/3;
上 Ⅲ 和上 4 颊侧牙尖偏远中;
上颌双尖牙--切面呈哑铃型

下Ⅴ颊侧3个牙尖大小一样;上 Ⅴ 和上 6 相似;
下Ⅳ合面形态不同任何牙齿;
上 6 近中舌尖和远中颊牙连成斜嵴,有一中央窝和远中窝;
下 6 有一中央窝和近中窝;
下 4 合面有横嵴;
上 3 根部远中倾斜约 15 度;
上下切牙切端唇倾 60 度;
畸形舌侧尖,见于 上 2  ;
牙齿内陷(畸形舌侧窝):多见于上 2 ;

面神经  :功能是支配面部表情肌。①为混合神经(内含运动、副交感、味觉纤维),②穿内耳道入面神经管,经茎乳孔出颅,③向前穿过腮腺,呈扇形分布于面部表情肌,④以茎乳孔为界,分面神经管段和颅外段,⑤面神经干长 1.5-2 CM ,⑥面神经出茎乳孔后,距皮肤2-3 CM向前外入腮腺,形成五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⑦面神经各组分支之间,在腮腺内外均有吻合,故面神经损伤时,具备一定代偿能力 ,⑧面神经管段的大分支(岩浅大神经、镫骨神经、鼓索,下颌缘支、颈支。以上都属面神经)                                   

深部间隙有:翼颌间隙、颞下颌间隙;
翼颌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下牙槽动脉、下牙槽静脉;
咽旁后间隙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淹神经、副神经;
颞下间隙多间隙感染,引起可能通过的间隙为:颞深间隙 →颞下间隙 →颞颌间隙 →颌下间隙;


牙髓的结构:①成纤维细胞 (细胞成星型),②成牙本质细胞(之间的连接有 缝隙连接,紧密连接,中间连接),③组织细胞和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④牙髓神经;
牙龈的结构:由上皮 和 固有层 组成,无黏膜下层;
牙周膜中的细胞:①成纤维细胞,②成牙骨质细胞,③上皮剩余(可形成牙源性肿瘤或颌骨囊肿),④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⑤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硬骨板:也叫固有牙槽骨。在X线片上表现为围绕牙周膜外侧的一条白色的阻射线,称~~,它是检查牙周组织的重要标志,牙周膜发生炎症和外伤时,~~首先消失;
口腔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上皮细胞由角质形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由 角化层、粒层、棘细胞层和基地层组成)和非角质形成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由 黑色素细胞-分布于龈.腭.舌等处,、郎格罕氏细胞、梅克尔细胞)组成;
福代斯斑--颊黏膜的口角后部区域,有时可出现成簇的粟粒壮浅黄色小颗粒,既异位曾孙的皮脂腺,叫~~;
舌乳头:①丝状乳头:司一般感觉,舌苔上出现,有时出现地图舌;② 菌状乳头:司味觉,数目少;③轮廓乳头:司味觉,含味蕾,数目10个左右;④叶状乳头:司味觉,5-8条皱襞;

大腺体:腮腺(属纯浆液腺)、合下腺(属混合腺)、舌下腺(属混合腺);
小腺体:唇腺、颊腺、磨牙后腺--(属混合腺), 舌腭腺、腭腺--(属纯黏液腺);
黏液腺、唾液腺囊肿好发部位:唇、颊、磨牙后区、舌、腭;

硬腭特点:①腭中缝处无黏膜下层,②硬腭的黏骨膜易从骨面分离,③硬腭前部含有少量脂肪,④硬腭黏膜近牙槽骨处较厚
腮腺床包括:颈内A 、颈内V 、迷走神经、舌咽神经;
腮腺导管长3.5--5 CM,直径3 MM,重量约15--30克;
腮腺的血管神经排列:有两条。一、腮腺浅叶上缘(由后向前)排列为 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脉--面神经的颞支及颧支;二、腮腺前缘(从上向下)面横动脉--面神经颞支--面神上颊支--腮腺导管--面神下颊支及下颌缘支;三、 腮腺浅叶下端(由前向后) 面神经下颌缘支 --面神经颈支、下颌后神经--颈外静脉交通支;
翼颌间隙有下列结构:①舌神经,②下牙槽神经,③下牙槽动脉,④下牙槽静脉;
咽旁间隙有下列重要结构:①颈内动脉,②颈内静脉,③舌咽神经,④副神经;
面总静脉---由面后静脉前支与面前静脉汇合而成。颈外静脉---由面后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汇合而成。面后静脉---由颌内静脉与颞浅静脉汇合而成;
感觉神经有:眼神经、上颌神经;  
混合神经有:面神经、下牙槽神经;
上颌神经出自--圆孔;
下颌神经出自--卵圆孔;
面神经出自  --茎乳孔;
脑膜中动脉  -- 棘孔;
面神经主干与乳突前缘的关系较稳定,一般在:距乳突尖平面上方约1 CM ,距皮肤约2-3 CM;

面部发育始于胚胎第三周,到第八周发育完成;
面部畸形发生于胚胎第六、七周,是由于面部各突起未能正常联合而引起;
口凹(未来的口腔),大约在胚胎24天形成;
人中,胚胎第六周形成;
第八周,面部各突起联合完毕;
面部发育各个突起形成的部位:①下颌突--形成下颌软硬组织,②中鼻突--形成鼻梁、鼻尖、鼻中隔,球状突--形成部分上唇外,还形成前颌骨及上颌切牙,③侧鼻突--形成鼻侧面、鼻翼、部分面颊、上颌骨腭突和泪骨,④上颌突--形成大部分上颌软组织、上颌骨及其上颌尖牙和磨牙;
腭部发育:腭部主要由两个前腭突和两个侧腭突发育而来;
腭部发育从胚胎第九周开始,止三个月发育完成;
口腔颌面部发育唯一发生融合的部位是--左右侧腭突在中缝自前向后逐渐融合,并与向下生长的鼻中隔发生融合;
腭裂--由于侧腭突和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
颌裂--上颌裂由于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融合或部分联合的结果;
甲壮舌骨囊肿--由于甲状腺形成过程中,有上皮残留引起;

牙胚是由: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构成;
成釉器--形成 釉质,牙乳头--形成 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牙周膜,部分牙槽骨;
牙板的发生是牙发育的开始,大约在胚胎第六周开始;
成釉器发育分三个时期:①蕾壮期,②帽壮期:牙乳头此期形成,牙胚在此期间形成,③种壮期,与釉质形成有关;
恒磨牙牙胚发育:自胚胎第4个月一直持续到出生后第4年;
缩余釉上皮:是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细胞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壮上皮覆盖在釉上皮上,称~~;

牙冠发育完成时,牙根开始发育;
上皮根鞘--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在牙颈部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这些增长的双层细胞叫~~;
上皮剩余--断裂的上皮根鞘细胞进一步离开根面,大部分被吸收,部分可遗留在发育中的牙周膜中,称为~~;
上皮剩余 遇刺激可形成:牙源性囊肿或牙源性肿瘤;
多根牙--是由上皮隔发育决定;

牙本质发育不全症--又叫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牙本质龋病损部位分五层:①脂肪变性层,②透明层,③脱矿层,④细菌侵入层,⑤坏死崩解层;

组织病理
慢性根尖周炎: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根尖周组织并有肉芽组织形成为特征;
根尖肉芽肿的上皮细胞来自牙周膜的 Malassez上皮剩余;
致密性骨炎--X片上可见一阻射区,与周围正常骨分界不清;
*牙周炎发展分四期: ①始发期,②早期,③病损确立期,④进展期;
*牙周炎发展过程:   ①始发期: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病变区有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和沉淀; ②早期: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主要为 T 淋巴细胞.属急性炎症期,胶源的破坏和丧失达60-70% .临床出现典型龈炎的表现; ③病损确立期: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主要是 B 淋巴细胞. 形成牙周袋.此期尚无明显的牙槽骨破坏,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如果治疗得当,病变可发生逆转,否则进一步加重; ④进展期: 为持续性破坏过程.深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破坏明显,破骨细胞极为活妖.此期明显症状:牙周溢脓/牙齿松动;
*牙槽骨吸收与牙周袋形成:分三  ①龈袋(假性牙周袋):由于牙龈组织增生、肿大、龈缘覆盖牙冠而形成。此时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牙槽骨高度未丧失;②骨上袋:牙周袋底在牙槽骨嵴顶的上方,牙槽嵴为水平型骨吸收,牙槽骨高度明显降低,导致~~形成; ③骨内袋:牙周袋底位于牙槽嵴顶下方,牙槽骨在袋内侧方,牙周袋处于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固有牙槽骨垂直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

疱--黏膜或皮肤内储存液体而形成,直径》5MM叫大疱 ,1-3 MM 小水疱,如粟集成簇,叫疱疹;
溃疡 :表层--破坏上皮,愈合后不留瘢痕,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深层--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留瘢痕,如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口炎;
检查溃疡时注意:: ①边界是否整齐,有无倒凹,②溃疡面有无假膜形成,③底部平坦还是有颗粒结节,④基地有无硬结,⑤是否向周围浸润;
常见口腔黏膜病病理:
  1、属于口腔黏膜病有:①白斑--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过度正常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②红斑--黏膜上出现鲜红、天鹅样斑快;③口腔扁平苔癣--黏膜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网壮或线壮条纹;④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为癌前状态。与吃刺激性食物有关,可出现张口受限;⑤ 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婴幼儿;
  2、属结蹄组织病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3、属自身免疫性疾病:①寻常性天庖疮。②良性黏膜类天庖疮--愈合后留瘢痕;
  4、肉芽肿性唇炎

上皮异常增生可表现为:①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②上皮钉突成滴状,③有丝分裂相增加,④细胞核浓染;
口腔黏膜病  
 
白斑: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出现癌变时,表面出现过度不全角化层。①是指在黏膜表面发生的白色斑快,不能擦掉,②上皮单纯增生属于良性病变,③疣壮白斑的上皮呈疣壮增生,④白斑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皮异常增生;
红斑:①称为增殖性红斑,②指口腔黏膜上出现的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③细胞学上呈恶性表现者较白斑比例高,④红斑的表面上皮多由不全角化层覆盖,⑤少数颗粒型红斑表现上皮异常增生;
口腔扁平苔藓:主要表现为黏膜的白色或灰白色网状或线壮条纹。临床表现:皮肤-在红斑基础上覆盖白色鳞鞒,当揭去鳞鞒时,可见毛孔扩大,在鳞鞒的内膜有棘刺壮的角质栓,黏膜-为红斑、糜烂、出血,在唇部可出血结痂,陈旧性病变有萎缩、角化并出现放射状条纹;
慢性盘壮红斑狼疮:为结蹄组织病。以皮肤和口腔黏膜为主,多无全身损害,发生于皮肤、黏膜外露部分。
口腔黏膜纤维化:①为一癌前状态,②临床上出现疱或溃疡,③主要表现为结蹄组织发生纤维变性,④上皮萎缩,⑤晚期病变内胶原纤维全部玻璃样变;
天疱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①90%累及口腔黏膜,②病理特征为基层松懈和上皮内疱形成,③发生口腔黏膜者为寻常性天疱疮,④天疱疮细胞为疱液内松懈脱落的上皮细胞,⑤黏膜固有层可见炎症细胞浸润;
良性黏膜类天疱疮:①形成基底层下疱,②有时可发生上皮无层脱落,③组织愈合后留有瘢痕,④上皮内无棘层松懈,⑤固有层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念珠菌感染:①角化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常形成微小脓肿,②可见苔丝,③好发婴幼营养不良,全身重度消耗性疾病(糖尿病、血液病、肿瘤),或大量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等引起。④在角化层或上皮外1/3处见菌丝,PAS染色强阳性;
梅-罗综合征:又叫肉芽肿性唇炎伴面神经麻疲和沟纹舌。肉芽肿性唇炎的典型病理改变:血管周围有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聚集;
爱滋病的口腔表现:①典型表现--口腔毛状白斑;②其他表现--念珠菌病、牙龈炎、坏死性龈炎、牙周炎、kaposi肉瘤、非藿奇金淋巴瘤;

Garre骨髓炎:又叫慢性增生性骨髓炎或骨化性骨髓炎。多见儿童青年患者的下颌后份。
慢性局灶性硬化性骨髓炎:又叫致密性骨髓炎,多见20岁以上的年轻人。
放射性骨坏死:也叫放射性骨髓炎。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①开口受限,②口臭,③瘘管形成,④死骨形成;

慢性延腺炎表现:①导管扩张,②腺疱萎缩,③腺导管上皮增生,④腺小叶坏死,⑤玻璃样变性;
坏死性延腺化生表现:①火山口样溃疡,②不破坏骨组织,③一般无痛或偶有疼痛,④病程6-8周 自愈,⑤腺小叶坏死,⑥无核异形性或间变;
舍格伦综合征(肉芽肿性唇炎):①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役性疾病,②伴有全身结蹄组织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③好发中老年女性,④临床表现:三联症--口干、眼干、结蹄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⑤病理表现:腺实质(腺泡)萎缩、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上皮肌上皮细胞岛形成;
多形性腺瘤(混合瘤):发生于任何年龄,女多于男,大延腺以腮腺最多,颌下腺次之,小延腺以腭腺最多见,癌变率是10%以下;
腺淋巴瘤(又叫乳头壮淋巴囊腺瘤):发生男多女5倍,好发于41-70岁,瘤生长缓慢,无痛,多位于腮腺包膜下,质硬有波动感。肿瘤由上皮和淋巴间质组成;
             
腺癌
恶性淋巴瘤(多行性腺瘤癌变):分三种类型 ①非浸润型:未浸润周围组织,手术完全切除预后良好,②浸润型:癌浸润8MM以下者,5年生存率达100%,超过8MM,5年生存率50%以下。表现为 多行性腺瘤内出现微小坏死、出血、钙化和/或 广泛玻璃样变。③癌肉瘤:极少见,肉瘤成份多为软骨肉瘤。属于高致死肿瘤,5年生存率为0;
腺泡细胞癌:是一种恶性上皮性肿瘤。①瘤细胞向腺泡细胞分化,②约80%瘤常发生在腮腺,③占腮腺恶性肿瘤的1.4-20%,④发生在颌下腺占4%,小蜒腺约占13%,见于颊部、上唇或腭部 ,⑤女性多见,40-49岁为多,⑥病理;多为突性或囊性,腺泡细胞癌病理改变较大,根据形态上的生长方式可分为:实性形、微囊形、乳头形-囊状形、滤泡形;
黏液表皮样癌:常见的蜒腺恶性肿瘤。①约占蜒腺恶性肿瘤的12%,②常见于腮腺、腭部,③发生任何年龄,尤以30-49岁,女多于男,④病理:肿瘤特征,存在有鳞状细胞、产黏液细胞、中间细胞。⑤所有黏液表皮样癌均为恶性,都有可能发生转移。
腺样囊性癌:常见的蜒腺恶性肿瘤。①多见于中老年患者,②是浸润形恶性肿瘤,③有三种类型:腺壮(筛壮)、管壮、实性形。两种细胞:导管衬里细胞、肌上皮细胞,④特点:神经周围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展而无间质反应是其特点。⑤均为浸润性生长,⑥原发瘤切除后可发生转移,7:筛壮和管壮型或者预后较实性为好,实性预后、差,表现是早期复发、早期转移。影响预后因素:手术边缘是否完全和肿瘤的大小,《2CM预后较好;
多形性低度恶性癌变:(又叫终末导管癌)是一种恶性上皮性肿瘤。肿瘤显著特点是,形态结构的多形性:①小叶壮团块,其周边细胞常为柱状、栅栏壮排列,②乳头壮或乳头壮-囊壮结构,③筛壮区,类似于腺样囊性癌,④梁壮或小管壮,偶见小管内钙化。此肿瘤似乎仅发生于小蜒腺-腭部,有浸润生长和神经受累,但预后较好,局部复发率为20%,淋巴结转移罕见。应与乳头状囊腺癌、腺样囊性癌和恶性混合瘤鉴别;

口腔颌面部囊肿
口腔颌面部囊肿特点:①几乎都有上皮衬里,②周围有纤维结蹄组织囊壁包饶,③分牙源性和非牙源性

牙源性囊肿:①②③④⑤⑥
            牙板上皮剩余 或
            serres上皮剩余   → 牙源性角化囊肿(下颌单发)、发育性根侧囊肿、牙龈囊肿;
            缩余釉上皮       →含牙囊肿、萌出囊肿、炎性牙旁囊肿,
            Malassez上皮剩余 →根尖囊肿、残余囊肿、炎性根侧囊肿;
            牙源性上皮剩余   →成釉细胞瘤;
牙源性角化囊肿:又叫始基囊肿。①单发或多发于颌骨内,②临表:占全部颌骨囊肿的3-12%。年龄在10-29岁和40-49岁,男多女,下颌多发于上颌,下第三磨牙区和下颌升支为常见发病部位。X表现为单囊或多囊型发射透光区。③主要病理改变:1衬里上皮为较薄的复层鳞壮上皮,厚度较一致,约5-8层细胞,一般无上皮钉突;2基底细胞层界限清楚,常有拄状细胞组成,胞核着色浅,呈栅栏壮排列,3棘层较薄,常见副基底层细胞直接移行为表层角化层,4棘层细胞长呈细胞内水肿,5表层的角化主要是不全角化,6衬里上皮表面常呈波壮或邹折壮,7纤维性囊壁较薄,一般无炎症,8  牙源性角化囊肿,一般有较大的复发倾向,复发率为5-62%之间,复发原因是手术难以完全摘除,;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表现 ①多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②多发性皮肤痣样基底细胞癌,③骨骼异常,特别是肋骨,常有分叉和脊柱骨骼异常,④额部和颞顶部隆起,眶距过宽和轻度下颌前突,⑤常有家族史,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
含牙囊肿(滤泡囊肿):指包含一个未萌出牙齿的牙冠并且附着于该牙 颈部 的囊肿。发生部位以下颌第三磨牙最多见,其次上颌单尖牙》上颌第三磨牙》下颌前磨牙区。年龄10-39岁,男多于女,含牙都是恒牙。X片:一境界清楚的X透光区伴有未萌出的牙冠。  含牙囊肿的发生,是在缩余釉上皮和发育成熟的牙釉质表面之间或缩余釉上皮之间液体聚集而成。手术后很少复发,预后好;
萌出囊肿:是一个正在萌出的乳牙或恒牙的牙冠部, 缩余釉上皮和釉质之间液体潴留而成的囊肿,它是骨外软组织内的含牙囊肿。临床表现: 正在萌出的牙齿上方形成光滑的肿物,呈浅兰色或粉红色,质地软且有波动。囊肿表面为牙龈的角化磷壮上皮覆盖,衬里上皮为非角化复层磷壮上皮;
                                                 
非牙源性囊肿:
鼻腭管(切牙管)囊肿:多发于30-59岁,男性,临床表现:腭中线前部出现肿胀,有时发生疼痛或瘘管形成而渗出液体;
鼻唇(鼻牙槽)囊肿:是一种牙槽突表面近鼻孔基部软组织内囊肿。发生在30-49岁,女多男;
环状上颌囊肿:诊断:囊肿位于上颌恒侧切牙和单尖牙之间,切为活髓牙。X片:为倒犁形发射壮透光区,组织学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的;
鳃裂囊肿:属于发育性囊肿。常位于颈上部下颌角附近,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发生下颌角以上和腮腺→为第一鳃裂来源。甲壮舌骨肌水平以上为→为第二鳃裂来源。颈根区为第三、四鳃裂来源。一般在青春期出现肿块,界限清楚,可活动,无明显症状。可癌变。
甲壮舌管囊肿:可发生在舌盲孔与甲状腺之间即导管经过的任何部位,以甲壮舌骨发生者为多见。
黏液囊肿:分黏液外渗性囊肿和黏液潴留性囊肿。常发生与下唇黏膜,其次为颊、口底、舌、腭部。黏液囊可自行破溃或消失,可反复发作
         1、外渗性黏液囊肿;通常是机械性外伤导致延腺导管破裂,黏液外渗进入结蹄组织支架中,外渗性黏液囊肿没有衬里上皮。邻近的延腺组织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2、黏液潴留性囊肿:延腺导管受阻,导致导管扩张形成囊性病损。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以腭、颊、上颌窦常见。

良性牙源性肿瘤
成釉细胞瘤:由牙源性上皮剩余发生。1、临床表现:常见于30-49岁,男女均可发病,可发生于上下颌骨的不同部位,下颌多发上颌。下颌磨牙和和下颌升支部位是常见的发病部位。表现为无痛性、渐进性颌骨膨大(向唇、颊侧),骨质受压侧吸收变薄,压之有乒乓球感,肿瘤区牙可松动 、移位、脱落。X片:见单囊或多囊区牙根吸收 ;2、病理:囊性区内含黄色或黄褐色液体,实性部分呈白色或灰白色,肿瘤上皮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或形成网状联结的上皮条索,形态似成釉器。分两型:滤泡型和丝壮型,两种变异后为棘皮瘤型和果粒细胞型;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pindbug瘤):肿瘤上皮内含淀粉样物质,可以钙化,细胞破裂后可以游离出细胞。1、临床表现:20-60岁均可发病,下颌多发上颌,常见前磨牙区和磨牙区。X片:不规则呈放射壮透光区,内含大小不等透光团块,这些团块均在未萌出的牙冠不邻近处;2、病理:病变区颌骨膨大。切面呈灰白色或灰黄色,实性,可见埋伏牙。肿瘤由多边形上皮细胞组成,常见清楚的细胞间桥。在纤维性间质中,上皮细胞排列呈片状或岛壮,偶成筛孔壮,瘤边界清楚,包浆微嗜酸性。
牙源性钙化囊肿:(COC) 临床表现:年龄10-19岁,性别无差异,可发生在上下颌骨,也可发生在颌骨外软组织。X片:界限清楚的放射透光区,但囊或多囊壮,腔内含大小不等的钙化组织。2、病理:病损常为囊性,但也有实性。
牙源性腺样瘤:1、临床表现:生长缓慢,一般无明显症状,见10-19岁,女多发男(1:1.9),上颌比下颌多见。上颌单尖牙区为好发部位,肿瘤一般1-3CM。病理:牙源性腺样瘤可分为中心型(骨内型)和周边型(骨外型)两型,中心型又分滤泡型(含牙型)和滤泡外型。X片:滤泡型似含牙囊肿且常见不透光的钙化小粒。周边型者仅见牙槽骨吸收。

混合性牙瘤:肿瘤中形成成熟的牙齿组织,但排列紊乱并无典型牙齿结构;
组合性牙瘤:肿瘤中形成成熟的牙齿组织,并有大小不一的异型牙齿组成

口腔癌
原位癌(上皮细胞癌):指病损鳞状上皮全层或几乎是全层出现癌细胞特点,但无浸润间质。常常发生皮肤或子宫颈黏膜,也可见口腔黏膜:牙龈、腭、舌、口底等,常见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常为白色或红色斑块,表面不平,呈颗粒状或乳头状,也可形成溃疡。病理:主要是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染色质过多,核分裂相增加及核多样性,一般无浸润不转移。
鳞状细胞癌:是口腔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80%以上,男多于女,以舌黏膜鳞状细胞癌最多,其次是牙龈、颊、唇、腭等。病理:癌细胞呈菜花壮,边缘外翻,有时可形成溃疡。镜下见鳞壮上皮增生,侵入结蹄组织内,癌细胞呈团块或条索壮排列。按未分化的癌细胞所占比例分四级:Ⅰ级-未分化的癌细胞占25%以下,Ⅱ级-未分化的癌细胞占25%-50%,Ⅲ级-未分化的癌细胞占50%-75%,Ⅳ级-未分化的癌细胞占75%以上。鳞状细胞癌可分如下三级:Ⅰ级:角化珠量多,细胞间桥明显,核分裂少见,无非典型核分裂象及多核巨细胞,细胞和细胞核的多型性程度最轻;Ⅱ级:角化珠少见或无,细胞间桥不明显,核分裂可见,偶见非典型核分裂象,细胞和细胞核的呈中度多型性;Ⅲ级:角化珠罕见,无细胞间桥,核分裂相对较多,可见非典型核分裂象,多核巨细胞常见,细胞和细胞核的多型性明显。播散途径:直接扩散至邻近组织或通过淋巴结或血道转移,大多数 鳞状细胞癌呈高度局部破坏性,浸润周围组织器官可危机生命。
疣状细胞癌:常见于老年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75%为男性,常见口腔,尤其是下唇,其次是颊、舌背、龈等。病理:呈白色刺妆或乳头壮突起,高出表面,乳头之间有深裂隙。病理学上,主要为高分化鳞壮上皮 ,呈外生性生长,细胞轻度不典型,上皮钉突向下方结蹄组织内推进生长,疣状细胞癌生长缓慢,有局部侵蚀性,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一般不转移。
基底细胞癌:好发于颜面皮肤,特点是鼻纯沟、眼眶周围或颊部皮肤为常见。年龄50-60岁,男多发女。表现:初为透明蜡样灰色小结节,长大,中心溃疡,如鼠咬壮侵蚀性溃疡,边缘发硬,高起,底部高低不平,成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病理:表皮基底细胞增生,向下浸润,癌细胞排列成巢壮或条索壮,癌细胞体积小,呈索型或多角型,外科或放疗预后好。
                                                                                      
扁平苔藓:女 38岁,双侧黏膜白色病变一年。上皮萎缩,表面不全角化。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女40岁,下唇反复糜烂出血,结瘕一年。见上皮表面过度正角化,粒层明显,角化层可有剥脱,血管周围有PAS纤维蛋白浸润。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男,50岁,口腔黏膜发硬半年,有嚼槟榔史,结蹄组织发生纤维变性。
寻常性天疱疮:  男45岁,口腔内黏膜多处起疱,疱破后结痂,棘层松懈,上皮内疱形成。
良性黏膜类天疱疮:女45岁,牙龈起疱半年,色灰白,不易破溃。见上皮基层下疱,基底细胞变性,部分区域上皮全层剥脱。
白色念珠菌病:白色斑块质硬,不易擦去,见上皮表层水肿,角化层内有中性黏细胞浸润,形成微小脓肿,镜检见菌丝或芽孢。分四形 急性假摸性白色念珠菌感染 幼儿 ,急性萎缩性 ,慢性萎缩性(假牙承托区黏膜上),慢性增生性白色念珠菌(易癌变,尽早切除送检)。
肉芽肿性唇炎:男23岁,下唇皮肤潮红、硬结,血管周围有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呈结节壮聚集。可见较多肥大细胞。
白色水肿:女36岁,郏不黏膜白色斑块,有皱折。见上皮厚度增加,上皮细胞内水肿,出现空泡变性。
毛壮白斑:爱滋病表现。舌缘白色毛状表现,不易擦掉,局部有溃疡。

Garre骨髓炎(骨化性骨髓炎):好发儿童青少年,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下颌骨后份无痛性肿胀,进展缓慢,反映性新骨形成,无化脓及死骨形成。
致密性骨炎;见于20岁以前的年轻人。下颌第一磨牙区轻微疼痛,X片见该牙跟尖部有一圆形界限清楚租射区。骨髓腔窄小。
骨纤维异常增生症:见于18-30岁青年。上颌骨肿胀半年。X片见病变区呈毛玻璃壮,边界不清,骨小梁形特不一,呈O C V形。
家族性巨颌症:好发于2-4岁男性,下颌骨对称性肿大,呈满月脸,纤维增生代替 骨组织,纤维纤细排列疏松,见小血管及多核巨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多见20岁以下男性,单侧下颌骨肿大,X片见泡末状阴影,见海绵状血腔

0

他们来看过...

评论 我要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