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口腔修复学笔记哦
已有 6497 次阅读 |0个评论 | 2011-12-09 18:17:28

1,下颌最大侧方运动正常情况下12mm.
2,口腔修复前 松动牙的拔除 ,  牙槽骨吸收达到根长的2/3以上,牙松动度达到3度应拔除。
3,根分叉受累牙
  健康成人牙槽骨嵴顶端位于釉牙骨质交界根尖方向1.5mm左右,根分叉受累的程度根据临床指标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牙周支持结构在垂直方向有不超过3mm的少量丧失,在根分叉处作水平横向探诊可测得1mm深度,X线片上无明显的骨吸收。
  第二类:牙周支持结构垂直方向丧失超过3mm,根分叉水平方向可探入1mm以上,但尚不能穿通到对侧。X线片上显示骨吸收比较明显。但仍有相当的骨与牙周膜结构保持完整。
  第三类:根分叉处牙槽骨已发生穿通性损坏,用探诊器械可穿透到对侧(如从颊侧穿到舌腭侧),但穿通的隧道为龈组织所充填,肉眼观无贯通现象。
  第四类:X线片明显的骨丧失,根分叉完全暴露,水平方向的穿通凭肉眼可感知。
4,
修复前 有 松动的软组织切除修整术。
5,修复前,还有正畸治疗准备。


6,牙体缺损 治疗的方法有充填 和 修复。
7,牙体缺损取模前 注意 排龈。
8,牙体缺损应取解剖式印模。
9,牙体缺损有修复前磨除过长的对合牙。
10。牙体缺损前牙龈边缘要放龈下
11,老年 牙体缺损后牙边缘要放龈上
12,修复体的主要固位力来自于摩擦力和黏着力。
13,修复体与制备牙的接触面要密合。牙面要光,但不要粗糙,修复体表面可适当喷沙加大接触面积。
13,嵌 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以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或冠内固位体。
14,嵌 体 类型 高嵌体、钉嵌体、嵌体冠。
15,(二)嵌体的禁忌证
  1.青少年的恒牙和儿童的乳牙,因其髓角位置高不宜作嵌体,以免损伤牙髓。
  2.面缺损范围小而且表浅,前牙邻、唇面缺损未涉及切角者。不宜用嵌体修复。
  3.牙体缺损范围大,残留牙体组织抗力形差,固位不良者。
  4.对于美观及长期效果要求高的年轻患者或心理素质不理想的患者,前牙缺损慎用嵌体修复。
16,嵌体牙体预备的基本要求
  窝洞充填的预备原则,如去除腐质,作预防性扩展,
  1.洞形无倒凹 嵌体箱状洞形的所有轴壁应彼此平行,或微向 面外展2°~5°。
  2.洞缘有斜面 一般在洞缘牙釉质内预备出45°斜面,斜面宽度约1.5mm,斜面预备的目的是:
  (1)去除洞缘无基釉,预防釉质折断。
  (2)增加嵌体的洞缘密合性与封闭作用,防止粘固剂被唾液溶解,减少微漏的发生。但洞缘斜面不能过大,否则会降低轴壁深度,影响固位力。斜面一般起于釉质层的1/2处。
  3.邻面可作片切形对患牙邻面缺损表浅、突度小、邻接不良的患牙,可作邻面片切形预备,目的是恢复缺损及邻接关系,改善其邻面突度。片切面的颊舌边缘应达到自洁区。
16,面嵌体牙体预备,一般深度应大于2mm。邻 嵌体的牙体预备,鸠尾峡部的宽度一般不大于 面的1/2。
17,高嵌体的牙体预备。
在 面作牙体预备时,如 面与对颌牙有接触关系,应沿 面外形均匀降低患牙 面,预备出至少0.5~1.Omm的间隙。
磨牙常采用4个钉洞固位,如有局部缺损,也用小箱状固位形。钉洞分散于近远中窝及颊舌沟内,深度超过釉牙本质界,一般为2mm,直径为1mm。
19,铸造全冠,3.面预备  面预备的目的是为铸造金属全冠提供 面间隙,一般为0.5~1.0;并为修复体建立正常 关系提供条件。
铸造全冠颈部肩台预备 0.5~O.8mm宽,呈凹形或带斜面的肩台形或刃状(非贵金属)。
20,烤瓷牙,上前牙切斜面斜向舌侧,下前牙切斜面斜向唇侧。
21,烤瓷牙舌面可为金属覆盖,所以可只预备0。5mm 金属基底空隙。前牙切缘磨除2mm,
其他各面为0.5mm加上瓷厚度0.85至1.2mm  前牙瓷厚度为1.5mm.烤瓷肩台为1.0mm。肩台可预备成直角或者凹面。
22,桩冠适应证(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
23,桩冠 禁忌证。
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一般不宜做桩冠修复。这类患者的严重龋坏或缺损的前牙,应尽可能保留活髓,必要时在根管治疗后,可做暂时性的桩冠以维持缺隙,待成年后再做恒久桩冠修复。
  2.有明显根尖周感染和临床症状,根管感染未能有效控制,瘘管口未闭。且有分泌物者不得做桩冠修复。
  3.严重的根尖吸收,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3以上,根管弯曲而且细小,无法取得冠桩足够的长度和直径者。
  4.根管壁已有侧穿,且伴有根、骨吸收和根管内感染者。
  5.牙槽骨以下的斜形根折,伴断牙牙根松动者。
  6.原有桩冠发生冠钉折断,断桩无法取出,或虽取出但根管壁过薄,抗力形、固位形差者。
  7.深覆 、咬合紧,牙根长度不足。无法获得足够的固位形、抗力形者。
24,冠桩的长度,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3~5mm的充填材料,冠桩的长度为根长的2/3~3/4。
25,2.冠桩的直径
  (1)理想的冠桩直径应为根径的1/3。
  (2)上前牙冠直径应为1.5~2.5mm。
  (3)下前牙为1.1~1.5mm。
  (4)上下后牙均为1.4~2.7mm。
26,前牙3/4冠。
切沟,沟底位于本质内,2壁交角直或锐。
唇壁高为舌2倍,唇壁宽为舌2倍。
.舌面预备:舌面预备要求在正中、前伸 时,患牙舌侧有0.5mm间隙。
轴沟要平行唇面切2/3,2轴沟彼此平行。轴沟和切沟相延续。轴沟位置在唇中1/3交界处。
邻沟的深度为1mm,由切端向龈端逐渐变浅。但应位于邻面片切面之内。

邻沟 轴沟,平行唇面一大半,切沟延续不拐弯。深达本质1mm,由宽变窄不超面。

27,修复体的试合。
(一)检查修复体
  将修复体洗净,仔细检查是否完整,有无缺损、皱褶、砂眼或缩孔,粘固面如有金属瘤、石膏、抛光剂等,应用砂轮或车针去除。经初步磨光的冠,以75%酒精消毒后方可在患牙上试戴。
28,邻接处存在问题及处理。
牙线勉强通过,说明邻接正常。

30,抛光。
金合金用氧化铁抛光剂抛光,其他合金用氧化铬抛光剂抛光。


31,特殊结构的固定桥
  1.种植体固定桥 种植体固定桥是利用人工材料制成的各种形状骨内种植体,植入颌骨内或牙槽窝内作为固定桥的支持和固位端,然后制作固定桥,修复牙列缺损。
  种植体固定桥适用于牙列末端游离缺损,通常在缺牙区远端颌骨植入骨内种植体,再制作固定桥。此外,对牙槽骨吸收较多的基牙,为增强固定桥基牙的支持,改善冠根比例,可将种植针穿过根管植入颌骨内,然后采用固定桥修复缺失牙。
  2.固定-可摘联合桥 固定-可摘联合桥的支持形式与双端固定桥相同,义齿承受 力由基牙承担。但不同之处固定桥可自行摘戴。义齿固位依靠固位体的内外冠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如:套筒冠固位体,即制作内冠,粘固于基牙上,在内冠上制作外冠与桥体固定连接形成整体,固定桥就位后基牙上内外冠之间紧密接触,产生固位力。
  固定-可摘联合桥的适用范围较广,能取得满意修复效果,但义齿制作的精密度要求高。
  3.粘结固定桥 粘结固定桥是利用酸蚀、粘接技术将固定桥直接粘固于基牙上。修复牙列缺损,其固位主要依靠粘结材料的粘结力,而牙体制备的固位形为辅助固位作用。
  粘结固定桥与传统固定桥相比,牙体制备时磨削牙体组织少,减少牙髓损伤。

固定桥基牙的条件:
牙周组织要求,基牙牙周组织的要求为;牙龈无进行性炎症,牙周膜无炎症,根尖周无病变;牙槽骨结构正常,牙槽突没有吸收或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并为停滞性水平吸收。

32.
悬空式桥体 桥体与粘膜不接触,留有至少3mm以上的间隙
33..固定连接体要求 固定连接体应位于天然牙的近中或远中面的接触区,即接近切端或 面1/2的部位,其面积不应小于4mm2

34,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有 基牙松动不超过二度,牙槽骨吸收不超过1/2,必要时可兼作义齿和松动牙固定夹板。
35,可摘局部义齿的类型
  可摘局部义齿按义齿的支持组织不同,三种类型:
  1.牙支持式义齿 两端基牙上均放置 支托和卡环,义齿的 力主要由天然牙承担。适用于少数牙缺失,或缺牙间隙小,缺隙两端均有基牙,且基牙稳固者。
  2.粘膜支持式义齿  仅由基托和人工牙及无 支托的卡环组成。 力通过基托直接传递到粘膜和牙槽骨上。适用于多数牙缺失,余留牙松动,或因咬合过紧无法磨出 支托位置者。
  3.混合支持式义齿  基牙上有 支托和卡环。基托有足够的伸展,由天然牙和粘膜共同承担 力。适用于各类牙列缺损,尤其是游离端缺失者。
36,可摘局部义齿塑料基托一般厚约2mm。基托边缘厚约2.5mm,铸造基托厚约0.5mm,边缘1mm。
37,可摘局部义齿固位体的功能有固位、稳定、支持三种作用
38,可摘局部义齿直接固位体主要是卡环。间接固位体防止义齿翘起、摆动、旋转、下沉的固位体,称为间接固位体。间接固位体具有辅助直接固位体固位和增强义齿稳定的作用。主要是加强义齿的稳定性。间接固位体有各牙上的支托,连续卡环。前牙邻间沟,金属舌板,金属腭板,扩大的基托。

39,卡环臂尖端进入倒凹区域,起固位作用,卡环臂起始部位,位于非倒凹区域,起稳定作用。。
40,卡环体 为连接卡环臂、 支托及小连接体的坚硬部分,位于基牙轴面角的非倒凹区,有稳定和支持义齿的作用,可防止义齿侧向和 向移动。
41, 合支托 是卡环伸向基牙 合面而产生支持作用的部分,防止义齿龈向移位,或者下沉移位。 合支托与基牙长轴垂直或者支托凹底与基牙长轴角度成正20度。铸造 支托应薄而宽,呈匙形,颊舌宽度约为磨牙颊舌径的1/3或双尖牙的颊舌径的1/2。其长度约为磨牙近远中径的1/4或双尖牙近远中径的1/3,厚度为1~1.5mm。
42,观测线划好后,义齿的就位方向就确定了,倒凹和非倒凹区域也确定了,卡环的位置放在哪也很清楚了。
42,一型观测线:为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此线在基牙的近缺隙侧距 面远,远缺隙测距 面近,即缺隙侧的倒凹区小,而远缺隙侧的倒凹区大。3臂卡环。
  二型观测线:为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此线在近缺隙侧距面 近,而远缺隙侧距 面远,说明近缺隙侧的倒凹大,远缺隙侧的倒凹小。
  三型观测线:基牙的远、近缺隙侧均有明显的倒凹或基牙向颊舌侧倾斜时所形成的观测线,观测线在近缺隙侧和远缺隙侧距 面都近,倒凹区都较大,非倒凹区小。
43,铸造卡环 铸造卡环包括圆环形卡环和杆形卡环,①圆环形卡环:因圆环卡环常包绕基牙的3个面和4个轴面角,即包绕基牙牙冠的3/4以上,好似圆圈,故名圆环卡环
此类卡环适用于健康的、牙冠外形好的基牙上,牙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最常用,固位、支持和稳定作用均好。常用的圆环形卡环介绍如下:
三臂卡环:多用于牙冠外形好,无明显倾斜的基牙。
卡环由颊、舌两个卡环臂和 支托组成。包绕基牙的3个或4个轴面角,小连接体和 支托连接,属于标准的圆环卡环,应用最为广泛,卡环的固位、支持和稳定作用均好。

44,卡环臂的尖端在上颌磨牙的颊侧和下颌磨牙的舌侧。铸造的圈形卡有近、远中两个支托。
圈形卡环:多用于远中孤立的磨牙上,上颌磨牙向近中颊侧倾斜、下颌磨牙向近中舌侧倾斜者。
45,回力卡环:常用于后牙游离端缺失,基牙为双尖牙或尖牙,牙冠较短或为锥形牙。
由于远中支托不与基托相连接, 力则通过人工牙和基托传到粘膜和颌骨上,减轻基牙的负荷,起应力中断的作用。

46,对半卡环:由颊、舌侧两个相对的卡环臂和近、远中支托组成,用于前后有缺隙、孤立的双尖牙或磨牙上。
47,联合卡环:由两个卡环通过共同的卡环体连接而成。
适用于单侧缺牙,基牙牙冠短而稳固,或相邻两牙之间有间隙者,联合卡环还可用于防止食物嵌塞。
48,延伸卡环:用于松动或牙冠外形差的基牙,
49,延伸卡环:用于松动或牙冠外形差的基牙,
50,连续卡环:多用于牙周夹板,放置在两个以上的余留牙上。为间接固位体,
51,倒钩卡环;常用于倒凹区在支托的同侧下方的基牙。
52,杆形卡环有各种变异。临床常用的有Ⅰ型杆卡和变异杆卡如U形,T形、L形、C形等卡环。变异杆卡环又称分臂卡环。
  杆形卡环主要优点是:弹性好,与基牙的接触面积小,推型固位作用强,对基牙的损伤小,美观,基牙可保持生理运动。主要缺点是稳定作用不如圆形卡环,易存积食物,杆卡坏了不易修理。
53,③组合式铸造卡环,RPI卡环组由近中 支托、邻面板、I杆三部分组成,常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
54,RPA卡环组 RPA卡环组与RPI卡环组不同点是以圆环形卡环的固位臂代替I杆,目的是为克服RPI卡环组的某些不足之处。例如:当患者口腔前庭的深度不足时或基牙下存在软组织倒凹时不宜使用RPI卡环组,可应用RPA卡环组。
55,大连接体的种类
  1)腭杆:有前腭杆、后腭杆和侧杆三种。①前腭杆:位于上颌硬区之前,腭皱襞之后,薄而宽,与粘膜组织密合但无压力,应离开龈缘至少6mm。
②后腭杆:位于上颌硬区之后,颤动线之前,两端微弯向前至第一、二磨牙之间。也可根据患者的敏感程度,适当调整其位置。
③侧腭杆:位于上颌硬区的两侧,离开龈缘应有4~6mm,并且与牙弓平行,用于连接前、后腭杆,
56,舌板:舌板是金属铸成的舌基板,覆盖在下前牙的舌隆突区。舌板常用于口底浅,舌侧软组织附着高(口底到龈缘的距离在7mm以下),舌隆突明显者。起固位作用,
57,口底到龈缘的距离超过7mm可使用舌杆
58,舌杆:距牙龈缘3~4mm。舌杆除口底浅,前牙向舌侧倾斜,或有明显舌隆突但外科手术不能去除者外,应用范围较广。舌杆与粘膜的接触关系,根据下颌舌侧牙槽骨形态而定。一般有三型,垂直型者舌杆与粘膜平行接触;倒凹型者舌杆在倒凹区之上,或在倒凹区,但要留出空隙,斜坡型者舌杆与粘膜离开0.3~0.4(0.5)mm,与牙槽嵴平行。
59,小连接体 小连接体的作用是把金属支架上的各部件,这些部件包括直接固位置体和间接固位体,它与大连接体应呈垂直相连,需离开牙龈少许。应放在非倒凹区,否则影响义齿就位。
60,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合理的卡环类型,避免使用过多的卡环,卡环数量以不超过4个为宜。
原则上应暴露基牙的龈缘,有利于保持龈沟内的生理状态。基托和大连接体应离开基牙和余留牙的龈缘,小连接体则应垂直通过龈缘。
61,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力的主要来源是固位体与基牙之间的摩擦力,其次是基托和粘膜间的吸附力和大气压力。
62,1.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坡度 在介绍观测器的倒凹计时已经提到,基牙的倒凹深度是指观测器的分析杆垂直至倒凹区牙面某一点的水平距离,又称作水平倒凹。在卡环固位臂的弹性限度内,倒凹的深度越大。作用于基牙上的正压力越大,固位力就越大。
63,1.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坡度 在介绍观测器的倒凹计时已经提到,基牙的倒凹深度是指观测器的分析杆垂直至倒凹区牙面某一点的水平距离,又称作水平倒凹。在卡环固位臂的弹性限度内,倒凹的深度越大。作用于基牙上的正压力越大,固位力就越大。

倒凹的坡度是指倒凹区牙面与基牙长轴之间构成的角度,该角度的大小即为基牙的倒凹坡度。
倒凹的坡度一般应大于20°。
一般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铸造卡环臂要求的倒凹深度偏小,不宜超过0.5mm,倒凹的坡度应大于20°

64,卡环固位臂与固位力的关系,通常认为卡环臂越长则固位力下降。卡环臂的粗细对正压力有影响,在相同的位移下,卡环臂越粗可达到的正压力越大,固位力越大。同时.卡环臂的断面形态也对固位力有影响,铸造的半圆形卡环臂纵向距离大于横向距离,在同样的位移下,纵向固位力强,而弯制的锻丝卡环则横向固位力强。
65,制锁状态对固位力的影响 设计义齿的就位方向时。利用就位方向和脱位方向不一致便可获得制锁作用。就位道和脱位道之间形成的角度称为制锁角。进入制锁角内的义齿构件要沿脱位道方向移动时,受阻于基牙牙面所产生固位力。制锁角越大,则固位力越大。
66,选用不同制作方法的卡环 需纵向固位力强者,可用铸造卡环;需横向固位力强者,可用锻丝卡环。
67,造成义齿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作用在可摘局部义齿上的两种力量:一种是作用于支点线的力,可将义齿压向牙槽嵴或使之离开牙槽嵴,表现为基托下沉或翘起;另一种是作用于回转线的力。可使义齿沿回转线发生扭转和倾斜。
68,1.转动性不稳定的消除方法
  (1)增加或使用对抗平衡固位体,放置间接固位体 以用于对抗义齿沿支点线旋转。
  (2)增加平衡距 通常平衡力是加在义齿的支点或支点线的对侧,以使义齿保持平衡。增加平衡距使得平衡距大于 力距。同时还有可能改变转动轴,使义齿不再发生不稳定现象。
  (3)消除支点 义齿的转动性不稳定是由于义齿的部件或基牙及支持组织形成的支点所致,消除支点后,即可获得稳定。可能存在的支点有两种,一是 支托、卡环在基牙上形成的支点,另一种是基托在基托下组织上形成的支点,常见于骨性突起或硬组织倒凹处,特别是基托面积大和基托下组织支持力强的患者。
.各种不稳定现象的具体处理方法
  69,(1)翘起 在支点的平衡端放置间接固位体如支托、隙卡,或者延长基托。通过改变就位道方向,则可利用义齿基托的制锁抗衡作用,还可以在基牙上设置分臂卡环或隙卡(杆形卡环),利用基牙的近缺隙侧倒凹制锁抗衡。
  (2)摆动 摆动是由侧向 力引起的,单侧游离端义齿和下颌双侧游离端义齿易出现摆动现象。在支点的对侧放置直接固位体或间接固位体,加大基托的面积,减小人工牙牙尖斜度以减小侧向 力,达到咬合平衡,均可以克服义齿的摆动。
(3)旋转 旋转现象常沿支点线发生,可以通过缩短游离距,增加平衡距来克服,具体措施是减小人工牙合面的颊舌径;同时可以改变就位方向,利用一端邻面基托的制锁作用;
 (4)下沉 义齿的下沉常见于游离端基托,无 支托的粘膜支持式义齿,是由 力造成的。 力的垂直分力是最主要的作用力,若发生不均匀性下沉极易造成基牙和支持组织的损伤。对游离缺失患者,可采取人工牙减径,必要时减数,制取压力印模,扩大基托伸展面积等以分散 力。
70,义齿稳定的设计原则,
对角线二等分原理,三角形原理,四边形原理,尽量使义齿固位体连线形成的平面的中心与整个义齿的中心一致或接近,
支点线的中心应与义齿中心基本一致。
71,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越近缺隙的牙作基牙,固位、支持效果越好。选用多个基牙时,彼此愈分散愈好。切牙牙周膜面积小,又与美观有关,故一般不选作基牙。
72,锻丝卡环比铸造卡环加在基牙上的力要小
73,就位道的确定,平均倒凹,缺牙间隙多、倒凹大者,常采用平均倒凹垂直向就位道。
调节倒凹,此种就位道适用于基牙牙冠短,基牙长轴彼此平行者。前牙缺失,一侧后牙非游离端缺失,前、后牙同时缺失者,常采取由前向后倾斜的就位道。后牙游离端缺失者,采取由后向前倾斜的就位道。
74,非压力(解剖式)印模,对牙支持式和粘膜支持式义齿都可以采取这种印模,功能性印模 功能性印模是在压力下取得的印模,适用于基牙和粘膜混合支持式义齿,特别是牙列缺失类型为Kennedy第一类和第二类的义齿修复,
75,确定正中咬合关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类型,
1.在模型上利用余留牙确定上下颌牙齿的 关系 适用于缺牙不多,余留牙的 关系正常者,2.用蜡 记录确定上下颌关系 口内仍有可以保持上下颌垂直关系的后牙,但在模型上却难以确定准确的 关系者,可采用蜡 记录确定。3.用蜡堤记录上下颌关系 单侧或双侧游离端缺失,每侧连续缺失两个牙以上者,或上下牙列所缺牙齿无对牙相对者。
76,切牙乳突是排上颌中切牙的参考标志,两个上颌中切牙的交界线应以切牙乳突为准;上颌中切牙唇面至切牙乳突中点前8~10mml;上颌两侧尖牙牙尖顶的连线应通过切牙乳突中点前后1mm范围内。
77,腭小凹,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应在腭小凹后2mm处。
78,颤动线,前颤动线在硬腭和软腭的连接区,约在翼上颌切迹与腭小凹的连线上。前后颤动线之间称后堤区。此区宽2~12mm,平均8.2mm。
79,翼上颌切迹 翼上颌切迹在上颌结节之后,全口义齿颊侧要达到上颌结节,后界要达到翼上颌切迹。且腭小凹后2个mm,
80,磨牙后垫,下颌全口义齿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1/2或全部。磨牙后垫可作为指导排列人工牙的标志。从垂直向看磨牙后垫可决定下颌 平面的位置。下颌第一磨牙的 面应与磨牙后垫的1/2等高。从前后向看,下颌第二磨牙应位于磨牙后垫前缘。从颊舌向看,磨牙后垫颊面、舌面向前与下颌尖牙的近中面形成一个三角形,一般情况下,下颌后牙的舌尖应位于此三角形内。
81,牙槽嵴的吸收速率在牙齿缺失后头三个月最快,大约六个月后吸收速率显著下降,拔牙后两年吸收速度趋于稳定。然而。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将终生持续。
82,上颌牙槽嵴吸收的方向呈向上向内,外侧骨板较内侧骨板吸收多,结果上颌骨的外形逐渐缩小。
下颌牙槽嵴的吸收方向是向下前和向外,结果使下牙弓逐渐变大,上下颌间距离减短,面下1/3距离也随之变短
83,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大气压力在全口义齿固位力中有重要作用。吸附力是两种物体分子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包括附着力和内聚力。附着力是指不同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内聚力是指同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吸附力的大小与基托和粘膜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密合程度有关系。接触面积越大越密合,其吸附力也就越大。
  吸附力的大小和唾液的质和量有关系,如果唾液的粘稠度高,流动性小,可以加强附着力和内聚力,而增强义齿的固位。 除此外还有表面张力,基托与粘膜表面之间防止空气进入,要靠唾液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84,无牙合检查要注意 颞下颌关节的检查,
85,工作模型应充分反映出无牙颌组织面的细微纹路,印模边缘上显露出肌功能修整的痕迹,模型边缘厚度以3~5mm为宜,模型最薄处也不能少于1Omm。模型后缘应在腭小凹后不少于2mm.下颌模型在磨牙后垫自其前缘起不少于10mm。在石膏模型上,用雕刻刀在颤动线处切一深度1~1.5mm的切迹。沿此切迹向前约5mm的范围内。将石膏模型轻轻刮去一层,愈向前刮除得愈少。使与上腭的粘膜面移行。
86,.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1)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 间隙的方法:测量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2~3mm,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数据。
  (2)瞳孔至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两眼平视,将测量的瞳孔至口裂的距离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数据。
  (3)面部外形观察法:
87, 堤的制作,要求 平面的前部在上唇下缘以下露出约2mm,且与瞳孔连线平行, 面的后部,从侧面观要与鼻翼耳屏线平行。 堤的唇面要充分衬托出上唇,使上唇丰满而自然。然后修整 平面宽度,前牙区约为6mm,后牙区8~1Omm, 堤后端修整成斜坡状。
88,前牙要排列成浅覆 ,浅覆盖,正中 时前牙不接触,并在前伸及侧方运动时至少有1mm的范围内,下牙沿上牙斜面自由滑动。
89,排牙方法,上颌1切缘落在 平面上,上颌2,切缘高于 平面约lmm,上颌3,牙尖顶接触 平面。下颌1,2,3,都高出合平面1mm.上颌4,舌尖高出合平面1mm,颊尖落在合平面上,上颌5,颊舌两尖都落在合平面上。上合6,近舌尖接触 平面,远舌尖,近颊尖离开 平面1mm,远颊尖离开 平面1.5mm,上颌7,舌尖离开 平面1mm,近颊尖离开 平面2mm,远颊尖离开 平面2.5mm。为上颌6升高1mm。
90,全口义齿侧方时工作侧牙尖工作斜面:上牙舌斜面,下牙颊斜面

前伸时下后牙牙尖的工作斜面是:下牙颊尖的近中斜面,

前伸时上后牙牙尖的工作斜面是:上牙颊尖的远中斜面

0

他们来看过...

评论 我要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