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Periodontal Res:兔胫骨模型中氧化锆和钛种植体的骨整合的分析

本研究比较了含氧化钇的加工氧化锆种植体(M-Y-TZP)与机械加工(M-Ti)和可再吸收爆炸介质(RBM-Ti)钛种植体的骨结合。

随机将M-Y-TZP,M-Ti和RBM-Ti种植体置于兔胫骨中。在不同的时间行荧光染料骨标记(四环素,茜素和钙黄绿素)。 8周后,使用显微CT和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评估骨整合情况,包括骨与种植体接触(BIC),新骨面积(nBA),剩余骨皮质面积(rBA)和荧光染料的时间定量。

结果:RBM-Ti种植体比M-Y-TZP种植体(rBA = 48%和nBA = 26.5%)有更高的剩余皮质骨和骨形成的再吸收(rBA = 36.9%和nBA = 38.8%)。 BIC值在皮质区域中的组间差异均值为52.2%,但在髓质区域,RBM-Ti组为51.2%,高于M-Y-TZP组的0.45倍(35.2%)。在所有组中,观察到四环素的高度掺入(第2-4周),随后是茜素(第4至第6周)和钙黄绿素(第6至第8周)。在皮质区域,RBM-Ti(49.8%)和M-Y-TZP(35.9%)种植体中四环素的掺入类似,但是高于M-Ti(28.2%)。随后,茜素和钙黄绿素在RBM-Ti中比在其他种植体中高1.1倍。在髓质区域,所有荧光染料均未观察到显着差异。

结论:所有种植体都有利于骨形成并因此促进初级稳定性。在RBM-Ti和M-Y-TZP中,螺纹周围的骨形成比在M-Ti更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M-Y-TZP有限的骨重塑会对二级稳定性产生显着影响,用作钛种植体的替代品。

原始出处:

R. Martins, et al Journal of Periodontal Research. 2018 April. doi:10.1111/jre.12508
0

他们来看过...

评论 我要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