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钟,医生完成了一次诊疗,但对病人来说,却往往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患者对医生的误解成为激发矛盾的主要导火索之一。昨天,25位市民及学生代表,穿上了白大褂,当了一天医生。通过角色互换,大家在感慨医生工作艰辛的同时,依然说出了不少患者的心声:请白衣天使们多一分耐心,有时候,一个微笑,就是莫大的精神安慰。

同一问题有人反复询问

在瑞金医院一间内分泌科的诊室内,患者正焦虑地询问医生,甲亢要避免食用哪些食物。只听医生回答,海鲜等海产品,还有包心菜、玉米、核桃以及加碘食盐等。短短几分钟内,这位患者将这个问题重复了五六遍。医生写完病史后,患者依然不愿离去,反复询问。

穿着白大褂坐在一边的市民周月娥边听边面露苦笑。她悄悄说,自己以前有个头疼脑热的,也同样抓着医生问个不停,一个问题问上好多遍。

穿了一整天的白大褂后,与周月娥一起的体验者们还发现了医生们更多的苦衷。门诊医生久坐不动,急诊医生久站不坐,而他们的共同点则是没空喝水、没空上洗手间。

相互体谅心里就舒坦些

忙碌的输液室同样也让体验者印象深刻。当他们看到护士们几乎都是一路小跑时,都默默地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一笔。一位护士介绍说,原本输液室要求对号入座,可患者们就是不愿意配合。他们有的喜欢靠窗,有的喜欢靠门,还有的喜欢依着立柱。

而这种自说自话的做法几乎存在于所有患者中。比如,“自选”药品、“自选”医生,甚至“自选”病房。对此,医生护士们大多选择了默认,“他们的身体已经不舒服了,不能让他们心里也不舒服。”

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研一的学生冷晓晶说,她特意注意了一下,医生平均花在每名患者身上约为4分钟,“虽说时间不长,但患者持续不断,一整天工作量也很惊人。”

做医生还是个体力活

为了丰富体验内容,医院方面还派出精兵强将教授大家急救知识。不过,单是一个心肺复苏就让体验者们满头大汗。看着医生在台上做的示范动作似乎并不难,每分钟100次心脏按摩、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轮到自己实战就显得异常别扭。

来自上海大学的一年级新生刘嘉怡忙活了大半天,却被心脏内科医生陈康指出了大量不规范动作,“按摩速度太慢,幅度未达到5厘米,人工呼吸未见患者胸口起伏……”。

作为体验小组长的陈康医生告诉组员,作为一名医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特别需要体力,动作不到位,是无法挽救患者生命的。

参与临床医生交接班、病房查房、学习急救知识、深度体验门急诊,甚至观摩了一台手术……8个小时,这些体验者真切感受到了当一名医生的艰辛。不过,他们依然给医生们提出了一个小建议:请多给患者一点微笑,因为这就是最好的精神安慰。

 
0

他们来看过...

评论 我要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