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营销和服务要病人,不向广告要病人
已有 3470 次阅读 |0个评论 | 2011-12-09 17:57:39
 
 
 亚太口腔医学网 www.kq188.com
 
预约、导医、挂号、分诊、检查、化验、诊断、治疗、住院、咨询、健教、跟踪、复查、存档等,“一条龙”的流水线式服务,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就像朱容基当总理时,治理国家,靠打击走私和压缩通货膨胀,让人民币不贬值。同样的道理,向内使劲要病人,加强院内营销和服务。因为院外营销太雷同,你投电视我也投电视,你搞活动我也搞活动,雷同化严重。靠院外营销去发  力,显然事倍功半。
    从宏观战略上,院内服务归纳为三方面。
    增加服务地点:如增设分院、门诊、流动门诊、上门服务等;
    扩大服务规模:兼并、托管一些医院进行连锁经营,组成医院集团。
    设立服务项目:如代号取药,代号缴费,病情陪聊、全科门诊,无痛人流、无痛采血、术后镇痛、24小时免费接送产后的产妇、“一对一”陪护助产、儿保门诊儿科及住院部设儿童乐园、免费提供茶水、市场免费电话、免费车接送、免费每期送院方刊物和报纸等。
    若按就医过程来分,服务还可分为:诊前,诊中和诊后服务。诊前:有专业电话可供咨询,有该医院的网站自助寻医;诊中:有导医陪伴、挂号、分诊、在等待就医过程中有人陪聊,就医过程“一站式”服务相陪到底,有人代缴费,代取药等;诊后:建立客户追踪访问系统,由客服部门追踪、访问等。
怎么样用医生,才能使价值最大化     民营医疗发展几年,医生的待遇被炒得越来越高,医生是不是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企划是策划者,医生才是执行者。医生是民营医疗财富的创造者。在我看来,民营医疗的医生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创品牌的,如上海一些公立医院的顶尖专家,这些人可以请过来摆摆门面,不一定要看病,或搞一个活动,让他们坐着押阵,吸引病人过来,而真正看病的是本院医院;第二种是创效益的,既能抓住病人、又能动手术的医生,这种大牌医生才是民营医疗的主力军;第三种是捣浆糊的,左骗骗,右骗骗,甚至无证上岗却又能靠查颜观色来糊弄人,混到饭吃的。     有影响力的顶尖专家,可以用来坐坐诊,广告上没必要打上他们的名字,不让他们看病,但照付工资。等到半个月后,专家们自己过意不去,觉得白拿工资不好意思,此时再开口,叫专家拉他的老病人来看病。这一招叫“先栽梧桐树,再引凤凰来”,把广告的钱花在专家的工资上,对新开的医院也是一个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地方。     能力强的医生,均值比较高。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任何一个医院,没有一个医生有做好长期打工的准备。所以,你怎么劝说都没有用,你想先做人气,再做掠夺,可是医生的心比你更急,来一个杀一个,绝不留情,甚至用高保底的工资都没用。     医疗市场的疲软,使民营医疗逐渐失去暴利的空间,成本回收期也变得漫长起来。现在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老板不急医生急,因为民营医疗能冲几年算几年,所以医生的心态不是企划所能掌握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想在周边培育市场,慢慢弄点人气,如果事先没有跟医生沟通好,引一个病人就杀一个病人,结果市场越培育,结果越糟糕。特别在一个地级市,因为地方小,坏口碑的传播非常快。
    所以说:成也医生,败也医生。
    无论是医院、疾病防治院、诊所、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疗养院、康复院,无论是综合性医院,还是专科医院或女子医院,都不好做,市场疲软,投资回收期变长,就迫切需要人才,没有人才,再好做的市场都不好做。

 

 
 
0

他们来看过...

评论 我要评论

还没有评论